EasyTrader ArtNo 315
上篇我們介紹了印刷電路板產業中硬質電路板,本篇介紹軟性印刷電路板基礎知識及類股
軟板優點包含使產品體積縮小、重量較輕薄、有折撓性、依照空間改變形狀做成立體配線、可提升系統的配線密度並減少配線錯誤等。缺點包含成本較高、容易因製造過程中掉落或碰撞而折損、不適合接較重的元件、容易因為靜電殘留而吸塵等。
軟板可運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包含電腦及週邊設備、通訊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汽車、軍事等領域,其中又以通訊產品佔的比重最重約三成,其次為Panel佔二成多、PC及週邊設備佔二成。
PCB軟板已成為現代高密度電子產品的關鍵推動者,但要達到此密度等級則需要更薄的層板和更精細的線路。傳統的三層式軟板是由銅、聚醯亞胺和黏合劑所組成,後來逐漸由更薄、更平滑的兩層式軟板所取代且不需要使用附著層 – 銅直接沉積於聚醯亞胺上。兩層式電路板的厚度只有 30 µm,線路間距也只有 15 µm (0.6 mil)。因此,加工板的處理必須非常小心以避免形成皺褶、張力或刮痕。
軟板(Flexible Print Circuit;FPC)因具有可連續自動化生產、可提高配線密度、可撓性、設計領域大、可以三次元立體配線、能省略接線器、電線之焊接等優勢,符合電子產品輕薄短小且功能多元的需求,讓軟板應用與日俱增,目前部分高階智慧型手機軟板片數已逾20片,平板電腦約15片,加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穿戴式裝置因輕薄化,在有限的空間下將許多元件功能模組化,如:液晶螢幕模組、相機鏡頭模組、觸控模組及LED背光模組、無線充電電源模組、天線模組等,讓內部電路設計相當複雜,各模組功能需有軟板作為導體,故各模組層次亦發展出各自適用之軟板,如:LED背光源軟板所需技術層次較強調耐熱性,手機鏡頭模組軟板則強調高曲折性,因此上游材料特性、廠商製程、技術層次亦左右軟板產品品質良莠。
過去軟性銅箔基板(FCCL)是以銅箔及PI樹脂等原材料製成,並依是否使用接著膠劑區分為無膠系軟板基板(2 Layer FCCL)和有膠系軟板基板(3 Layer FCCL),兩者最大差異在於銅箔和聚醯亞胺薄膜之間有無使用接著膠劑,2 Layer FCCL具有耐熱性高、耐撓折性好、尺寸安定性良好等優點,目前大部份3C產品軟板主要使用2 Layer FCCL,3 Layer FCCL只有少數低階產品使用,隨著高頻高速傳輸需求激增及5G時代即將來臨,高性能工程塑膠需求大幅提升,且PI膜介電高、易吸濕,在高頻/高速傳輸下易造成訊號損失,而液晶高分子樹脂材料(LCP)因具備低吸濕、耐化性佳、高阻氣性與低介電常數/介電耗損因子(Dk/Df)等特性,其介電性能低損耗、吸水性、熱膨脹係數(CTE)在微波(microwave,300-MHz-300GHz)、高頻的毫米波(millimeter wave,30-300GHz,又稱極端高頻,EHF) 均較傳統PI有明顯優勢,逐漸成為新應用材料,加上應用於手持行動通訊FCCL的PI膜供不應求,讓蘋果等大廠開始在產品的天線導入LCP材料。目前全球LCP產能約為4.14萬公噸,供應商集中在美、日兩國,預估至2020年全球LCP樹脂產量約達3.5~4萬公噸,主要應用在電子與通訊產業,在未來4G/5G的高頻傳輸需求下,LCP材料有望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PI材料。
資料參考來源: MoneyDJ理財網、媒體雜誌報導
以下表列資料為以半年漲幅排序,相關產業類股的近期營收資訊僅供參考,正確資訊仍以股市觀測資訊站各公司的資訊為準

免責聲明:文章內之所有資料及數據僅供參考之用,不作為任何投資決策依據或投資進出之建議。本網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無須負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訊而做出或改變決策,需自行承擔一切交易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