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國外指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外指標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9]

EasyTrader ArtNo 285
背離,技術分析中最強烈的訊號:對於任何特定的市場,MACD柱狀圖與價格之間的背離現象,每年頂多僅會發生幾次,它們是技術分析中明確的訊號。這種背離現象意味著主要的轉折點,代表「超級」的買進或賣出訊號。它們不會發生在每個重要的頭部或底部,但只要察覺這類的訊號。你知道主要的趨勢很可能發生反轉。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8]

EasyTrader ArtNo 284
本篇文章主要是利用隨機指標(KD)交叉與 MACD 交叉來尋找作為交易機會的進場點。

MACD的英文全名為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其原理仍是利用快速與慢速兩條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計算兩者間的差離值(DIF)再利用差離值與差離值平均值(DEM)的聚合與分散的現象,藉以研判股市或個股的買進或賣出時機,而利用 OSC = DIF-DEM 的柱狀圖在零軸上下來協助判斷多空的動能,找出股價真正趨勢方向。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7]

EasyTrader ArtNo 283
當我們在市場上漲趨勢中持有多單,一旦趨勢反轉向下時所採取的行動是平倉出場在邊線觀望或是嘗試修正交易方向來追隨趨勢,本篇文章介紹一個使用眾所熟悉的RSI指標所設計的策略。作者 Peter Konner 在設計此策略所期望的目標是

1.應基於單一的模型或保持盡可能簡單和盡可能透明的指標。
2.它以週的時間框架作交易。(因為作者有一份全職工作,只能在週末花時間分析股票)。
3.從圖表上作主觀分析的需求 --例如支撐線、通道等等,應減至最低。
4.策略以上漲趨勢持有多單為主,但也在跌勢中作交易的修正。
5.策略的執行必需是相當簡單的。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6]

EasyTrader ArtNo 282
你的市場商品正處於哪個階段 ? 商品價格在任何時候可以是上漲、下跌或是保持不變。當市場價格在一段時期保持相對不變的稱為盤整。而能見到相對較高的價格被稱為上升趨勢,同時一段相對較低的價格時期被稱為下降趨勢。本篇介紹 M.H.Pee 所開發的一個相位變化指標(PCI) 是專門用於檢測市場分階段變化的指標。



圖一到圖六表示市場價格可能的六個相位變化 (黑線表示為特定的時期收盤價,圖例為 35 天) 。PCI 則是告訴我們如何區分六個相位 ? 首先,請注意,為了能在市場獲利,我們必需會在上漲過程中持有多頭倉位,如圖 1 和圖 3 (他們的信號可能是上升趨勢的開始),在下跌趨勢中(如圖 2 和圖 4) 持有空頭倉位,至於在圖 5 和圖 6 中的情形,可能是保持現有倉位不變或是先平倉空手。

為了找到答案,將所選期間畫一個假想的坡度線連接起點和終點的收盤價 (圖中的紅線)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5]

EasyTrader ArtNo 281
不論我們的交易是作多或作空,市場大多是隨機的,但確實有一個趨勢的組成元素在其中,如果我們想要在市場中獲利,唯一之路是好好的利用這個趨勢分量,將自己的持倉部位放在趨勢的方向。

這並不是說我們應該藉由準確的預測趨勢的開始與結束來達成底部進場與逢高出脫。我們應該做的是緊跟趨勢,直到趨勢轉弱為止。更進一步的說,是當我們從進場開始,若市場走勢順著我們方向的同時,當趨勢越強,我們得到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利潤。

為了讓交易者能在趨勢中進場,M.H. Pee 設計了一個趨勢觸發因子 TTF (Trend Trigger Factor)來協助跟隨在市場中有限的趨勢時段,在上漲趨勢中作多,在下跌趨勢中作空。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4]

EasyTrader ArtNo 280
Impluse System 動力(脈衝)系統是由亞歷山大埃爾德設計,同時也是[走進我的交易室]《COME INTO MY TRADING ROOM》這本書內特別介紹的一個系統。根據埃爾德的說法 , "此系統識別了趨勢加快或減慢的轉折點位置"
動力系統結合了2 個簡單但有作用的指標。一個計算市場慣性,另一個計算動力。 當兩者方向相同時,它們確認了值得介入的動力。當二者同步時,我們得到了進場信號,當二者不再同步時,我們就當是出場信號。
動力系統用指數平滑均線找到趨勢。當均線上漲,它表明慣性是上漲的。當均線下跌,慣性是下跌的。第二個指標是MACD 柱,它的坡度反映了多頭和空頭的力量。當MACD 柱上漲,它表明多頭變強。當它下跌,它表明空頭變強。這個獨特的指標組合了以顏色標示的K棒以供使用者更容易辨識參考。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3]

EasyTrader ArtNo 279
艾略特波浪理論(Elliott Wave Principle)——道氏理論告訴人們何謂大海,而波浪理論指導你如何在大海上衝浪。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R.N.Elliott)發明的一種分析工具,與其他追隨趨勢的技術方法不同,波浪理論可以在趨勢確立之時預測趨勢何時結束,是現存最好的一種預測工具。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2]

EasyTrader ArtNo 278
在 TRADER'S NOTEBOOK Z-Score Indicator by Veronique Valcu 的文章裡介紹了
Z分數(z-score), 也叫標準分數(standard score)是一個數與平均數的差再除以標準差的過程。

Z分數可以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給定分數距離平均數多少個標準差?" 在平均數之上的分數會得到一個正的標準分數,在平均數之下的分數會得到一個負的標準分數。
Z分數是一種可以看出某分數在分佈中相對位置的方法。Z分數能夠真實的反應一個分數距離平均數的相對標準距離。如果我們把每一個分數都轉換成Z分數,那麼每一個Z分數會以標準差為單位表示一個具體分數到平均數的距離或離差。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1]

EasyTrader ArtNo 277
在股市中有趨勢行情與盤整行情,有70%的時間都在盤整行情,而30%的時間才是趨勢行情,趨勢的形成和改變都不會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趨勢要轉向也不會馬上就掉頭。
趨勢線表明當股價向其固定方向移動時,它非常有可能沿著這條線繼續移動。
(1)當上升趨向線跌破時,就是一個出貨訊號。在沒有跌破之前,上升趨向線就是每一次回落的支持。
(2)當下降趨向線突破時,就是一個入貨訊號。在沒升破之前,下降趨向線就是每一次回升的阻力。

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50]

EasyTrader ArtNo 276
資金流量指標,英文全名Money Flow Index,縮寫為MFI,根據成交量來計測市場供需關係和買賣力道,屬於量能反趨向指標。1989年3月由威爾斯·威爾德(Wells Wilder)首次發表MFI指標的用法。MFI指標實際是將相對強弱指標RSI加以修改後,演變而來。RSI以成交價為計算基礎;MFI指標則結合價和量,將其列入綜合考慮的範圍。可以說,MFI指標是成交量的RSI指標;指標的公式只是硬梆梆的計算程式,重要的是他計算式裡的內涵。
在2015年近月STOCKS&COMMODITIES雜誌中 “The Money Flow Oscillator” 文章的作者 Vitali Apirine 再度發表了一個新指標,透過從現有計算方式的改變,重新評估商品價格在市場中的買賣壓力。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9]

EasyTrader ArtNo 275
 KVO 成交量擺盪指標是由 Stephen J.Klinger開發的。這是一個確認指標。它使用最高價、 最低價,收盤價和成交量以建立一個量能力道。然後這個量能力道 (VF) 利用快速與慢速的指數平滑化的差值變成一個擺盪指標(KO)。信號線 (KOS)是由KO的  EMA 演算得到。使用者可以更改的方法 (EMA) 和週期長度。

雖然信號產生如圖所示的計算中,成交量擺盪指標應和其他指標使用。 KVO 指標的開發想法有兩個看起來目的相反的目標
1. 對於短期頂部和底部,信號要夠敏感。 
2. 準確反映商品交易長期的資金流動。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8]

EasyTrader ArtNo 274
成交量是指在某一時段內具體的交易數量。市場成交量的變化反映了資金進出市場的情況,成交量是判斷市場走勢的重要指標,一般情況下,成交量大且價格上漲的股票,趨勢向好。成交量持續低迷時,一般出現在熊市或股票整理階段,市場交易不活躍。成交量是判斷股票走勢的重要依據,對分析主力行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投資者對成交量異常波動的股票應當密切關註,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瞭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因此市場上有“量是價的先行,先見天量後見天價,地量之後有地價”之說。不過也不能把成交量的作用簡單化、絕對化,因此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6]

EasyTrader ArtNo 272
布林極限(%BB)由布林帶衍生而來的,輔助布林帶研判買賣信號的可靠性
布林帶(Bollinger Bands,BBands)也稱為布林通道、包寧傑帶狀、保力加通道或布歷加通道,是由約翰·包寧傑(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發明的技術分析工具。應用上結合了移動
平均和標準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態是由三條軌道線組成的帶狀通道(中軌和上、下軌各一條)。中軌為股價的平均成本,上軌和下軌可分別視為股價的壓力線和支撐線。

%BB 指標(Percent b,PBB),以數字形式呈現收盤價在布林帶中的位置,做為交易決策時的關鍵指標。例如:當%BB值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盤價處於布林帶的中間位置。

%BB值 = (收盤價−布林帶下軌值) ÷ (布林帶上軌值−布林帶下軌值)

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3]

EasyTrader ArtNo 269
相對強弱指數RSI 技術指標是由技術分析大師為韋爾斯‧懷德(Wells Wilder) 所發明的,最早被用於期貨交易中,現在,RSI已經成為被投資者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指標之一,它是一種用來評估「買賣盤雙方力道強弱」情況的技術指標,當買方力量稍遜,價格就會向下發展;相反,當賣方力量不足,價格就會向上發展。RSI把相對強度的數值定義在 0~100之間,如此更能方便參考使用。而多天期的RSI (即n值較大) 其訊號將更具參考性。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2]

EasyTrader ArtNo 267
這篇內容介紹原作者簡單使用日K線的Rate of Change (近期的漲跌幅度)進行市場商品強弱的篩選,如果要寫成公式,就是下面這兩行。
Inputs: Price(Close), Length1(2),Length2(5),Length3(7);
Plot1(RateofChange(Price, Length1) + (RateofChange(Price, Length2) + (RateofChange(Price, Length3))/3));

版主Wen 大也作了一些摘要說明,我也利用這些概念來設計進場的邏輯
Step 1: 確認此標的是否為較強勢的標的。原作者簡單採用上面的選市場方式。
Step3: 用一個簡單的指標判定多空,作者使用MACD指標,在0軸以上才作多。
Step6:最近是否突破近期高點。 →型態上的確認。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1]

EasyTrader AtrNo 266
VIX指數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市場波動率指數的交易代碼,常見於衡量標準普爾500指數期權的隱含波動性。通常被稱為「恐慌指數」或「恐慌指標」,它是了解市場對未來30天市場波動性預期的一種衡量方法。

波動性指數的概念,以及基於此種指數的金融工具最早是由梅納赫姆·布倫納教授和丹·蓋萊教授於1986年提出的。布倫納教授和蓋萊教授寫道:「我們的波動性指數——西格瑪指數,將會時常更新並且會被用作期貨和期權的標的資產…波動性指數所扮演的角色與市場指數對期貨和期權所扮演的角色相同。」

2015年5月21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40]

EasyTrader ArtNo 265
我們在程式交易系統攻略有個應用範例 ~艾達透視指標~ 是由專業的投資家、知名技術分析師以及開業的精神醫師亞歷山大•埃爾德(A lexander Elder)博士所開發的指標,而本篇勁道指數(Force Index)也是由他所設計的一種擺蕩指標,藉以衡量每個漲勢中的多頭勁道與每個跌勢中的空頭勁道。勁道指數結合三項主要的市場資訊:價格變動的方向、它的幅度與成交量。它是由一個嶄新而實用的角度,把成交量納入交易決策中。
我們可以直接使用勁道指數,但經過平滑之後的效果比較理想,經過短期均線平滑之後的勁道指數,可以協助判斷進/出場點。經過長期均線平滑之後的勁道指數。可以顯示多/空勁道的主要變化。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39]

EasyTrader ArtNo 263
佳慶離散指標(Chaikin Volatility,簡稱CVLT,VCI,CV)又稱“佳慶變異率指數”,是通過測量一段時間內價格幅度平均值的變化來反映價格的離散程度。
佳慶離散指標由馬可·蔡金(Marc Chaikin)提出,它的計算方法和離散比率(VLT)很相似,但佳慶離散指標中沒有考慮跳空缺口的作用。Chaikin Volatility指針同時配合移動平均線(簡單移動平均線、EMA、WMA)和Envelopes使用會效果更佳。

2015年4月30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38]

EasyTrader ArtNo 262
佳慶指標(CHAIKIN)是由馬可·蔡金(Marc Chaikin)所發展的一種新成交量指標。他汲取約瑟夫·格蘭維爾(Joseph Granville)和拉瑞·威廉(Larry Williams)兩位教授的理論精華,將聚散指標(A/D)加以改良,衍生出佳慶指標。

蔡金本人對佳慶指標的設計原理,做了以下簡要的敘述:
 為了將市場的內在動能,真實地表現在分析圖表上。現有的技術指標,不管應用在大盤或者個股,都必須將成交量列入考慮的範圍。在價格的波動趨勢中,成交量分析有助於掌握股價本質上的強弱度。成交量與股價的背離現象,經常是確認反轉訊號的唯一線索。約瑟夫·格蘭維爾和拉瑞·威廉兩位教授,直到60年代後期,才開始註意成交量與股價的關係。他們發現,必須在成交量總額中,篩選出較具意義的部分成交量,才能創造出更具代表性的指標。多年來,大部分的分析師,將上漲股的成交量全部視為正值,將下跌股的成交量全部視為負值。但是,這種論調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必須加以改良,才足以反應股價的真實本質。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開發商品的交易系統 - 基礎篇 [36]

EasyTrader ArtNo 260
威廉多空力度線(WAD)的操作原則與OBV指標相同,但比OBV指標更有意義,能提前指出股價破位。威廉多空力度線的計算公式
1.TRL=昨日收盤價與今日最低價中價格最低者;TRH=昨日收盤價與今日最高價中價格最高者;
2.如果今日的收盤價>昨日的收盤價,則今日的A/D=今日的收盤價-今日的TRL;
3.如果今日的收盤價<昨日的收盤價,則今日的A/D=今日的收盤價-今日的TRH;
4.如果今日的收盤價=昨日的收盤價,則今日的A/D=0;
5.WAD=今日的A/D+昨日的WAD;MAWAD=WAD的M日簡單移動平均;
6.參數M設置為30;